首頁 > 新聞中心 > 媒體報道 / 正文
興趣夢想“若水”孵化 □蘇報記者 袁藝 “我想為校園宣傳片寫腳本”“我要將校園新聞網的運作推向正軌”……上周,蘇州工業園區職業技術學院若水書院本學期第一次集體會議上,成員們興奮地討論著學期計劃,這些與學分、成績無關,只與興趣有關。若水書院成立兩年多,是園區職技院開展高職生素質教育、推行新教育理念的“試驗田”。用指導老師的話說,比起教學系部和大學生社團,若水書院更像一個興趣和夢想的孵化器。 踐行新教育理念,挽救大學生課余生活 高職院校的學生不僅應有過硬的專業技術技能,也應提升人文素養,為進一步推進人才素質創新培養計劃,園區職技院于2013年11月啟動了若水書院。這里是一個通過共同閱讀、日記書寫、社團活動、社會實踐、創業工坊等項目,指導學生專業以外自主學習,提高素質、鍛煉能力、豐盈精神以及師生共同成長的機構。若水書院以新教育理念為指導,以“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為宗旨,主要開展“聽、說、讀、寫、行、創”六大類活動。 “素質教育、新教育理念,這些是從宏觀角度出發去講,其實我們還有一個最簡單的初衷,就是挽救大學生的課余生活,把他們從游戲中拉出來,回到生活本身。”指導老師談起若水書院創始的經過,“我們希望學生們知道還有許多有意義的事情等著他們去做,大學時光太寶貴了。” “你不一定學習成績多么優異,但一定要有想法!”這是若水書院為成員設置的入院“門檻”。每個申請報名者首先要向指導老師明確介紹他的大學生涯規劃以及未來夢想,之后才能進入考驗選拔期。若水書院有著很嚴格的管理制度,如每天晨跑、早晚自習、寫讀書筆記等,適應并享受這些制度的學生最終可成為書院的一員。但這并不意味著會員身份永久有效,淘汰機制時刻存在,書院還會根據每個成員的表現積極程度授予“金銀銅”三個等級。 每人至少經營一項活動,將舞臺徹底交給學生 與普通社團為某一愛好而聚集不同,若水書院的學生們除了上課,幾乎每天“黏”在一起。“我們更像是一個成長的生活共同體,每天在彼此的分享中,相互督促進步。”若水書院首任負責人劉凱有感而發。 若水書院的活動非常豐富:校內外專家的各類主題講座、脫口秀、讀書會、教育隨筆、校園后勤服務、 自主創業……這些活動并非“老師設計、學生參與”的模式,而是“徹底將舞臺交給學生”。指導老師介紹說,書院成員規模維持在30人以內,各項活動同步推進,交由不同的學生具體負責,“每個學生至少經營一項活動”。“若水書院的微信公眾號是我主力打造的,有興趣的成員自由參與,這是鍛煉新媒體技能;書院的茶吧由茶藝高手戴俊超主理,請會員們隨時放松;書院也是青年行的分會點,張潔是‘領頭羊’……”劉凱向記者舉例說明他們的分工。 當然,指導老師們也努力與書院學生一同成長。每個書院學生都有自己的導師,遇到各種困惑可向導師尋求幫助。老師每月為書院設定一個主題,稱為“每月一事”,大家集體推進。 幫你找到自我,走上逐夢之路 建筑工程系的王毅,雖是個“理工男”,卻尤愛文學編劇,在同班同學中顯得有些另類。不過,他在若水書院中得到了肯定。“誰說工科生就一定要與機械、計算機為伍,我就愛和文字打交道。”王毅說他接管了書院的圖書角,得了空便可在這個靜心之處進行創作。“這學期學院要拍宣傳片,老師已經答應讓我寫腳本,編劇的心愿馬上實現!”他說。 同樣是“理工男”的鮮文康非常喜歡烘焙,在硬件有限的宿舍里練不好手藝。加入書院后,老師幫他購置了烤箱,平時會員們開分享會的點心,全由鮮文康制作。前不久若水書院慶賀兩周年生日,老師還從蛋糕店借來了大型機器,讓鮮文康烘焙超大號的生日蛋糕。 王毅和鮮文康只是兩個例子,有更多學生在若水書院中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走在實現夢想的路上。劉凱是書院的第一屆成員,完成了從“問題”學生到學生干部的“蛻變”,他感觸頗深:“書院就像是臺能量引擎,幫助我們發現自我,在這里充了電,做什么渾身都是勁兒。”
猜你喜歡
- 搜索
-
- 10-25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IVT學生留校工作機制,國內多家媒體轉載———《高職生成功留校:自信和經驗可彌補》
- 04-19《蘇州日報》小火車背后的夢想故事
- 03-21《蘇州日報》:IVT若水書院-夢想的孵化器
- 09-11人民政協報——校企合作要建立在“平等對話”基礎上
- 06-23蘇州日報——古羅馬與漢代服飾 在蘇州“同臺秀”
- 06-18蘇州日報——蘇南全球創客大賽 招募200個團隊
- 06-09我院一場校園招聘會 引發數家媒體刷屏
- 06-08光明日報——光明網:校園招聘企業開直升機“搶人”
- 06-08中國青年報——直升機“空降”高職校園爭人才
- 06-05揚子晚報——高大上!直升機空降高職校園招聘會
- 04-19《蘇州日報》小火車背后的夢想故事
- 08-03《蘇州日報》整版刊載單強院長專訪:讓授智超越授能
- 03-21《蘇州日報》:IVT若水書院-夢想的孵化器
- 10-25中國青年報特別報道IVT學生留校工作機制,國內多家媒體轉載———《高職生成功留校:自信和經驗可彌補》
- 09-11人民政協報——校企合作要建立在“平等對話”基礎上
- 06-09我院一場校園招聘會 引發數家媒體刷屏
- 05-21《中國青年報》—劉晟晨:“快閃”讓大學生活crazy
- 05-29《新華日報》—畢業生10年后超過80%都成老總,高職“牛校”辦學有秘訣
- 04-23《中國青年報》:一場校企“抱怨會”不經意間觸及“回歸教育本質”問題
- 06-08光明日報——光明網:校園招聘企業開直升機“搶人”
- 標簽列表
-